AI时代与职业思考

提醒:本文发布于 天前,内容可能因【技术时效性】过期 或【被重新修改】,请谨慎参考。

身份变换

我是2015年参加工作成为了程序员,因为对开发没有足够的热情,导致我在职业上没有获得太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,于是2018年的时候辞职。

之前各种机缘巧合,我接过好一些外包,有时候写代码没有动力了,就会通过【每写一行外包代码那都是钱】来安慰自己,让自己坚持从事开发这个职业。由于之前积累了一些客户,离职后我注册了自己的公司(小作坊),考虑到我今后不一定能完全全职,小作坊并没有挂在我名下。原本接业务只能个人对个人,现在也能公对公了。

不过小作坊只有我一个人,我既是老板也是员工,是业务也是开发,是黑中介也是毫无人权的乙方。

我第一个直接对公客户是广州某家知名音频社交app。有段时间,我困在家里,除了和客户对接人沟通业务,就一直在写代码赶排期交付。虽然非常累,不过在两三周内挣到六位数,让我明白了,技术本身不值钱,技术只是为业务服务,只要能交付,客户根本不在意你用什么技术栈。身为业务寻求的经济价值,比身为技术带来的经济价值要高得多(幸运赶上互联网红利期末班车,除了做开发业务还有很多广告行业相关业务)。

我反问自己,在程序员层面,如果没有足够的热情,甚至无需讨论“天赋”这个维度,只是面向工资编程,钻研技术,能坚持下去吗?能去大厂吗?能成行业的Top吗?

我不能。从那一刻开始,我不再认为我是一个程序员,我是销售,是产品,是售后,是执行,是中介。

回归职场

由于我的小作坊业务不稳定,忙的时候很忙,闲的时候也很闲,于是我在2019年下半年复出回归职场(小作坊也没停止运作),这个时间段,互联网红利衰退期已经开始,程序员们互相卷,造出各种各样的轮子,面试各种八股文,再加上经过那三年特殊时期,互联网行业更是雪上加霜。

在程序员身份这个层面,我投降了,我已经卷不动他们。工作业务上,我对自己的要求已经从【技术栈深究】变成了【技术栈能快速上手】。

由于我小作坊还在运作,我也不得不追求更高效率完成工作,同时追求更低成本的实现业务,以及尽可能多地把技能覆盖到整个项目链路,就是产品策划,前后端全栈,运维部署全都要干。

这个策略也让我的小作坊还是保持了较高的利润率。

说实话,借用沈腾名言 “样样通,样样松”,放在我身上合适不过,随着年龄的增长,还有当前大环境下,今后我如果只从事程序员职业,我会变得没有竞争力。中年危机带来的焦虑感,让我不得不思考今后职业发展方向。

AI时代

自2022 midjourney 、stable diffusion 、chatgpt 、devv先后发布,拉开了AI对人类创造型职业判死缓的序幕。这两年AI的使用(2022年底-2024年中),让我觉得AI在完全代替“我” 这件事上还不够现实,哪怕这么多AI工具确实极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。

直到今年夏天claude3.5的火爆。bolt.new,还有最新的github copilot 等基于claude3.5的AI工具或者Agent,已经能对普通从业者进行降维打击。

此前我还会因为自己技术深度不够而担忧失业问题,现在再也用不着担心了(悬着的心终于死了)。从这个时期开始,AI可以平等地让绝大部分以技术见长的人失业。这不是玩笑,一个五年工作经验的人利用claude3.5 就能干出十年经验的专业效果。

一个很浅显的道理,追求技术深度,你再精通也精通不过AI,你效率再高也高不过AI。尽早拥抱AI,现在各种模型百花齐放,我认为尽量选择头部AI工具。AI是你的工具,同时你也是AI的素材,商业化健康的AI能长期稳定运行,也能让模型的迭代速度更快,模型更加聪明。

在这个环境下,任何人都可以利用AI工具成为某一个领域的“专家”。把工作能力的延展,从深度优先变成广度优先。尽可能扩大自己的职业技能半径,从前端到全栈,从全栈到产品到设计,到全链路,掌握完全独立从0到1开发一个项目/产品的能力,然后尝试写更多的产品获取流量,然后获取客户。

TOC
  1. 1. 身份变换
  2. 2. 回归职场
  3. 3. AI时代

访客评论